搜索
首页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意思:嗟嗟玉树折,埋没他们蒿宫。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某个官员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首句“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暗示了他的才干和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挥。这种矛盾和失望的情绪,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描绘了这位官员的才华横溢和辩才无碍。他的言辞犀利,足以倾倒一代,他的问题深刻,让三公也无言以对。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官员的智慧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描述了这位官员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发挥的渴望。他厌倦了在宫廷中直谏无门的状况,渴望能够像邵伯一样,为百姓谋福利,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同情和对自由政治的向往。 最后,“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诗人以悲叹的语气,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哀悼和惋惜。就像一棵玉树折断了一样,这位官员的才华和贡献被埋没在了蒿草丛中,令人叹息。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一位官员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自由政治和有才之人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哀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
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
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玉树

    读音:yù shù

    繁体字:玉樹

    英语:cajaput

    意思:(玉树,玉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淮南子•墬形训》:“﹝崑崙﹞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

  • 嗟嗟

    读音:jiē jiē

    繁体字:嗟嗟

    意思:
     1.叹词。表示招唿。
      ▶《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
      ▶《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

  • 埋没

    读音:mái mò

    繁体字:埋沒

    英语:oblivion

    意思:(埋没,埋没)

     1.埋在地下;埋藏。
      ▶唐·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蒿宫

    读音:hāo gōng

    繁体字:蒿宮

    意思:(蒿宫,蒿宫)
    指周代以蒿为柱之宫。
      ▶《大戴礼记•明堂》:“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
      ▶南朝·宋·谢庄《宋明堂歌•歌太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