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六日作四首》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意思:用红笔不知道谁定罪,没有人留下遗迹埋怨神孙。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八月六日作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感慨。诗中描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中各种人物和情节的深入剖析,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仁义、忠诚、忠诚、忠诚等价值观的重视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日离黄道十年昏”,暗示了一个时代的混乱和黑暗。作者通过“敏手重开造化门”表达了对有才能的人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接着,“火帝动炉销剑戟”和“风师吹雨洗乾坤”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希望通过改革和清洗,使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作者对于“左牵犬马”、“右袒簪缨”等行为表示了批评,认为这些行为背离了道德和仁义,是对忠诚和仁爱的背叛。同时,作者也对于“丹笔不知谁定罪”表示了担忧,担心历史上的冤假错案会遗留下来,成为后世的遗憾。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看到了“黄旗紫气今仍旧”,但同时也看到了“乱主”的存在,这让他感到忧虑。他希望通过“免使老臣攀画轮”来避免历史的重演,同时也呼吁人们反思历史,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强调了道德、仁义、忠诚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火帝动炉销剑戟,风师吹雨洗乾坤。
左牵犬马诚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金虎挻灾不复论,构成狂猘犯车尘。
御衣空惜侍中血,国玺几危皇后身。
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
黄旗紫气今仍旧,免使老臣攀画轮。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
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
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坐看包藏负国恩,无才不得预经纶。
袁安坠睫寻忧汉,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神孙

    引用解释

    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旧五代史·礼志下》:“伏以本朝尊受命之祖 景皇帝 为始封之君,百代不迁,长居庙食,自 贞观 至于 天祐 ,无所改更,圣祖神孙,左昭右穆。” 宋 王十朋 《咏史诗·黄帝》:“百年功就蜕乾坤,鼎冷湖空跡尚存,别有庆源流不尽,皇朝叶叶是神孙。”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之三:“御碑突兀表劬劳,百里无人敢樵牧;流传八叶到

  • 定罪

    读音:dìng zuì

    繁体字:定罪

    短语:判刑 判处 坐 判罪 论罪

    英语:convict (someone of a crime)

    近义词: 治罪、科

  • 遗迹

    读音:yí jì

    繁体字:遺跡

    短语:遗址

    英语:trace

    意思:(参见遗迹,遗蹟)

    近义词: 古迹、奇迹、事迹、废墟、瓦砾、陈迹

  • 丹笔

    读音:dān bǐ

    繁体字:丹筆

    意思:(丹笔,丹笔)

     1.朱笔。
      ▶《初学记》卷二十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盛吉为廷尉,每至冬节,罪囚当断,妻夜执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决罪。”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留遗

    读音:liú yí

    繁体字:留遺

    意思:(留遗,留遗)

     1.留给;留存。
      ▶清·戴名世《与弟书》:“宇宙间物,人尽取之,独读书一事留遗我辈。”
      ▶清·恽敬《碧玉说》:“先生诗言玉失而复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