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意思:空馀岘山颜色,千古以来共嵯峨。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是一首对岘山(地名,位于中国)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名山的深深敬仰和感慨。 首联“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深黄狖小,地暖白云多”,以孟子终焉处这一历史背景点明岘山的重要性,并描绘了游人络绎不绝的景象。黄狖是小动物,这里用作山间小动物的泛指,描绘了山间的幽静和生机。而白云朵朵,地气融融,更增添了山的神秘和美丽。 颔联“孔圣嗟大谬,玄宗争奈何。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孔圣人感叹岘山的命运多舛,而唐玄宗曾经登临此地,也无可奈何。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岘山永恒不变的赞叹。岘山的山色千古如画,嵯峨挺拔,令人敬仰。 颈联“花落谷莺啼,精灵安在哉。青山不可问,永日独裴回。”描绘了春去秋来,花落莺啼的景象,引发了对山灵的询问和感慨。作者在青山绿水中流连忘返,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尾联“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作者自己也感到惆怅,因为前一天才来过这里,离别之际,对岘山的感情更加深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岘山的描绘和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仰。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
深黄狖小,地暖白云多。
孔圣嗟大谬,玄宗争奈何。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花落谷莺啼,精灵安在哉。
青山不可问,永日独裴回。
冢穴应藏虎,荒碑只见苔。
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嵯峨

    读音:cuó é

    繁体字:嵯峨

    短语:峥 峻峭 高峻 巍峨 峻 峥嵘

    英语:cragginess

    意思:
     1.山高峻貌。
      ▶唐·唐彦谦《送许户曹》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岘山

    读音:xiàn shān

    繁体字:峴山

    意思:(岘山,岘山)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
      ▶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晋书•羊祜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