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老夫枕簟便凉夜,不比新亭去国愁。

老夫枕簟便凉夜,不比新亭去国愁。

意思:老夫枕垫就凉夜,没有比新亭离国愁。

出自作者[宋]潘大临的《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全文赏析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是宋代诗人潘大临的一组诗作,共有五首。这组诗描绘了四季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下面我们来赏析这组诗。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组诗以四季为序,每首诗分别描绘了一个季节的景色。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有夏天的热烈奔放,还有秋天的宁静致远,以及冬天的萧瑟凄美。这种四季轮回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了时间感和生命力。 其次,从意象运用上看,潘大临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如“春水碧于天,画舸听雨眠”描绘了春天江水的清澈碧绿,画舫在雨中悠然自得的景象;“夏日长廊静,蝉声满院凉”则表现了夏天长廊的宁静,蝉鸣声在院子里回荡的凉爽感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很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色之中。 再次,从情感表达上看,潘大临在描绘四季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秋月映高楼,清辉照我心”表现了诗人在秋天月光下,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喜悦;“冬日寒风起,炉火暖人心”则表现了诗人在冬天寒冷的风中,感受到炉火带来的温暖。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最后,从修辞手法上看,潘大临在这组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如“春水碧于天,画舸听雨眠”中的“碧于天”与“听雨眠”形成了对仗;“夏日长廊静,蝉声满院凉”中的“静”与“凉”形成了排比;“秋月映高楼,清辉照我心”中的“映高楼”与“照我心”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是一组描绘四季景色的优秀诗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锦树连云烂不收,山河风景一番秋。
老夫枕簟便凉夜,不比新亭去国愁。

关键词解释

  • 新亭

    读音:xīn tíng

    繁体字:新亭

    英语:Sinjeong

    意思:亭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
      ▶三国·吴建,名临沧观。
      ▶晋安帝·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重修,名新亭。

  • 老夫

    读音:lǎo fū

    繁体字:老夫

    英语:I

    意思:
     1.年老的男子。
      ▶《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李鼎祚集解:“二体干老,故称老夫。”

  • 不比

    读音:bù bǐ

    繁体字:不比

    短语:小 比不上 逊色 低 亚

    英语:unlike

    意思:
     1.不偏私。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

  • 枕簟

    读音:zhěn diàn

    繁体字:枕簟

    意思:枕席。泛指卧具。
      ▶《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韩愈《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黄庭坚《次韵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