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怀(十四首)》 浮云从何来,本是山川气。

浮云从何来,本是山川气。

意思:浮云从哪里来,本是山川之气。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感怀(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云从何来,本是山川气》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浮云、山川、雨水、江河、草木等自然元素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浮云从何而来,指出它们实际上是山川之气,这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其次,“寸阴不终朝,一雨浩无际”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雨水的广泛影响。每一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的意义却不可忽视;一场雨可以影响整个世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再者,“江河会交流,草木奋妍丽”则描绘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江河交汇,草木繁茂,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实例。 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指出“但知润泽功,不识真宰意”,即只看到自然界润泽万物的功能,却无法理解真正的造物主的意义。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最后,“天风吹玄阴,白日照厚地”这两句诗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诗人认为世界的秩序和混乱都有其规律,这种规律可以通过时间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它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理解自然,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的哲理深刻,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云从何来,本是山川气。
寸阴不终朝,一雨浩无际。
江河会交流,草木奋妍丽。
但知润泽功,不识真宰意。
天风吹玄阴,白日照厚地。
理乱自有常,千载可坐致。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山川

    读音:shān chuān

    繁体字:山川

    英语:mountains and rivers; land; landscape

    意思:
     1.山岳、江河。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

  • 浮云

    读音:fú yún

    繁体字:浮雲

    短语:低云 乌云

    英语:cloud rack

    意思:(浮云,浮云)

     1.飘动的云。
      ▶《楚辞•九辩》:“块独守

  • 川气

    读音:chuān qì

    繁体字:川氣

    意思:(川气,川气)
    河面的水气、雾气。
      ▶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
      ▶元·刘因《玉溪精庐》诗:“川气生不极,翠润流衣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