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元夕放夜》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意思: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朗。

出自作者[宋]仇远的《元夕放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晚城市景象和气氛的诗,通过对城市街道、市民生活、逻兵状态以及作者自身心态的描绘,展现了元宵佳节的喜庆和热闹。 首句“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穿着华丽、手持玉节(节符)的官员驻守在江城,因为天气晴好,所以得以延长元宵节的庆祝时间。这句诗为整个节日的氛围定下了华美而祥和的基调。 “陆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这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街道上灯火璀璨的景象,仿佛是盛开的金莲在水面上浮动,而天空中的明月则如故盈满,增添了诗的意境。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这两句描绘了逻兵因过度放松而忘记了报时钟的声音,游子们则随着鼓声欢呼雀跃。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的狂欢气氛,同时也对逻兵的状态进行了有趣的描绘。 最后两句“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则是描绘了作者自身的状态,他的儿女们晚些时候才回家看灯,他自己则在深夜挑灯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和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关键词解释

  • 江城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城

    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元·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王

  • 绣衣

    读音:xiù yī

    繁体字:綉衣

    意思:(绣衣,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
      ▶《

  • 元宵

    读音:yuán xiāo

    繁体字:元宵

    英语: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意思: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

  • 玉节

    读音:yù jié

    繁体字:玉節

    意思:(玉节,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
      ▶《公羊传•哀公六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