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掬水锡壶》 山中有飞瀑,未必惬朝曛。

山中有飞瀑,未必惬朝曛。

意思:山上有飞瀑,不一定满足朝曛。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掬水锡壶》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昔在延平郡,泉声日夜闻。六年归故里,一缕忆晴云。儋石终宵足,瓶罍竟日分。山中有飞瀑,未必惬朝曛》。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回忆往事的诗。 首联“昔在延平郡,泉声日夜闻。”诗人描绘了在过去的延平郡,每天都能听到泉水的潺潺声。延平郡是一个地名,诗人通过这个地名,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同时也通过“泉声日夜闻”这个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那里的宁静和美丽。 颔联“六年归故里,一缕忆晴云。”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六年时间,回到了故乡。这里的“一缕忆晴云”,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颈联“儋石终宵足,瓶罍竟日分。”诗人描述了在故乡的生活,儋石是指一种石头,这里用来比喻粮食的数量。诗人说,即使是在整个晚上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的六年里,故乡的粮食也足够充足。瓶罍是指酒器,诗人说,即使整天都喝酒,瓶中的酒也总是分不完。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故乡生活的富饶和安逸。 尾联“山中有飞瀑,未必惬朝曛。”诗人最后说,虽然故乡的山中有飞瀑,但那里的生活未必比得上早晨的阳光和晚上的月亮。这里既有对故乡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富有诗意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在延平郡,泉声日夜闻。
六年归故里,一缕忆晴云。
儋石终宵足,瓶罍竟日分。
山中有飞瀑,未必惬朝曛。

关键词解释

  • 飞瀑

    引用解释

    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 清 林则徐 《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刘大白 《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

    读音:fēi pù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