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桐柏崇道观》 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

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

意思:桑田没有改变桃先熟,只见蓬莱水浅深。

出自作者[宋]章得象的《桐柏崇道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山,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万仞攀萝上翠岑”,以“万仞”形容山高,以“攀萝”表现攀登的艰辛,以“翠岑”描绘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翠岑”一词,既描绘了山的颜色,又暗示了山的高大。 第二句“豁然平地九峰心”,以“豁然”形容诗人登上山顶后豁然开朗的心情,以“平地九峰心”形象地描绘了山顶的平坦和周围的九座山峰。这里的“九峰心”一词,既表现了山峰的数量,又暗示了诗人站在山顶的中心位置,俯瞰四周的壮丽景色。 第三句“参差珠树和云出,咫尺丹霄有路寻”,以“参差珠树”描绘了山上树木错落有致的景象,以“和云出”表现树木与云雾相互交织的美景。这里的“丹霄”一词,既描绘了天空的颜色,又暗示了诗人想要寻找通往仙境的道路。 第四句“洞口碧畦长种玉,坛边古篆欲生金”,以“洞口碧畦”描绘了山洞入口周围绿意盎然的景象,以“长种玉”表现山洞内珍贵的宝物。这里的“古篆”一词,既描绘了山洞内的古老文字,又暗示了这些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 最后两句“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以“桑田未变桃先熟”表现时间的流逝,以“蓬莱水浅深”描绘了神话中的仙境景象。这里的“蓬莱”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又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整首诗以登山为线索,通过描绘山的美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仞攀萝上翠岑,豁然平地九峰心。
参差珠树和云出,咫尺丹霄有路寻。
洞口碧畦长种玉,坛边古篆欲生金。
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

关键词解释

  • 桑田

    引用解释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 蓬莱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蓬萊

    英语:Peng Lai

    意思:(蓬莱,蓬莱)

     1.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

  • 浅深

    读音:qiǎn shēn

    繁体字:淺深

    意思:(浅深,浅深)

     1.深和浅。
      ▶《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