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下·刘裕》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意思:长安为什么只给黎舞,铜人铜驼也笑开。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下·刘裕》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长安城的变迁和遗民的哀怨。诗中描绘了长安城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荒凉,以及遗民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中,“遗黎”指的是留在长安城中的老弱残余,他们曾经是这座城市的居民,但现在只能苟延残喘。“翁仲铜驼”是古代的铜制或石雕人像,常常被放置在宫苑和庙宇的入口,象征着礼仪和秩序。这里诗人用“翁仲铜驼亦笑开”来形容它们也在为这座城市的变迁而欢笑,似乎在嘲笑那些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遗民。 第二句“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则描绘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佛狸是古代的一位侵略者,这里可能暗示着未来会有新的侵略者从南方南下,长安城可能会再次经历战乱和破坏。而“青泥千尺髑髅台”则描绘了战乱后的惨状,青泥指的是泥泞的道路,髑髅台则是指堆满骸骨的台子,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变迁和遗民的哀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考具象化,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他日佛貍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

关键词解释

  • 铜驼

    引用解释

    亦作“ 铜駞 ”。 1.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晋 陆翙 《邺中记》:“二铜駞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三尺,脊如马鞍,在 中阳门 外,夹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元帝 竟陵 元年, 长陵 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元 萨都剌 《梅仙山行》:“ 咸阳 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清 唐孙华

  • 翁仲

    读音:wēng zhòng

    繁体字:翁仲

    英语:stone statue placed in front of a tomb

    意思: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何但

    读音:hé dàn

    繁体字:何但

    意思:
     1.犹何必。
      ▶《汉书•武帝纪》:“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
     
     2.岂止。
      ▶《汉书•严助传》:

  • 遗黎

    读音:yí lí

    繁体字:遺黎

    意思:(遗黎,遗黎)
    亦作“遗黧”。
     
     1.亡国之民。
      ▶《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