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势含沧海,山形折落潮。
意思:水势含大海,山形折落潮。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浙江驿下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遥远的南方驿道上,面对着日落的景色,听着钲鼓声送行舟,感受着江河的壮丽和山峦的峻峭,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孤独。
首句“自叹南浮客,崎岖驿岭遥”,诗人以自叹南浮客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遥远的南方驿道上,旅途崎岖,路途遥远,暗示了旅行的艰辛和孤独。
“川途澹斜日,钲鼓送扬桡”,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江河平静,夕阳西下,钲鼓声送行舟前行。这种景象既表现了旅途的宁静,也暗示了旅人的孤独和迷茫。
“水势含沧海,山形折落潮”,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河的壮丽和山峦的峻峭。水势浩大,如同包含着大海的波涛;山形峻峭,仿佛可以触摸到潮水般的落潮。这种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美,也表达了旅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夷墟不可问,徒使旅心摇”,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叹着未知的夷墟(即未知的地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孤独。这种感受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他对未知的敬畏和渴望。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旅人在遥远的南方驿道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旅人的孤独、迷茫和敬畏自然的心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交通、地理、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