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意思:香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和相思的诗,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的痛苦。 首联“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分别的情景,两人如同当年各自折桂,各自踏上旅程,分别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颔联“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诗人通过想象友人在异地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江中的鱼和北飞的雁都是诗人和友人共同怀念的,而秦树嵩云这些熟悉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却变得陌生而无知,因为他的心思全在远方的友人身上。 颈联“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劳想像”和“又差池”都表达了诗人对分别的无奈和不舍。 尾联“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灞陵是古时送别的场所,在这里,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像灞陵的柳树一样,只有离别之恨,而要用长条赠给诗人表达思念之情。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的痛苦,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芳桂

    读音:fāng guì

    繁体字:芳桂

    意思:
     1.香桂。
      ▶南朝·梁简文帝《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开阳木飞;材选海檀,无劳豫章神拔。”
     
     2.比喻科第功名。
      ▶唐·顾况《送韦

  • 行期

    读音:xíng qī

    繁体字:行期

    英语:date of departure

    意思:出行的日期。
      ▶《左传•昭公七年》:“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春期

    读音:chūn qī

    繁体字:春期

    意思:
     1.春季;春时。
      ▶唐·苏颋《长乐花赋》:“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
      ▶唐·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