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中条道者》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意思:常恨老态龙钟的,没有机会接触交谈。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中条道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生活的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和对山中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山中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联“柏梯杉影里,头白药山孙。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和人物。柏梯、杉影,描绘了山林中的树木,给人一种静谧、清幽的感觉。头白药山孙,则是对山中老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老人的敬仰之情。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的无奈和感慨,希望与山中老人共享清净、无争的生活。 颔联“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和人物特点。虎须悬瀑滴,描绘了山中的瀑布景象,给人一种壮美之感。禅衲带苔痕,则是对山中僧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赞美。 颈联“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山中老人交谈的遗憾和惋惜之情。龙钟在这里形容老人行动不便,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同情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山中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描写,而是通过简洁、质朴的词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世间纷争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清净、无争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柏梯杉影里,头白药山孙。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龙钟

    读音:lóng zhōng

    繁体字:龍鍾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senile; decrepit

    意思:<

  • 无因

    读音:wú yīn

    繁体字:無因

    意思:(无因,无因)

     1.无所凭藉;没有机缘。
      ▶《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 话言

    读音:huà yán

    繁体字:話言

    意思:(话言,话言)
    I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
       ▶《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毛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