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事》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意思:每次遇到凄凉事务,回想起潦倒一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感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两位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崔常侍和郑舍人的生活。崔常侍似乎热衷于修炼服气之术,而郑舍人则沉迷于烧丹之法。这两种生活方式在古代中国都很流行,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高度的自律和专注力。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看法。作者认为,人生短暂,不应该把精力浪费在追求虚无缥缈的羽翼、金银等物质财富上,而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和快乐。作者认为,只有通过适当的睡眠和饮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而无忧无喜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三尸”这个概念。三尸是道家修炼中的一种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三种邪念或恶习。通过适当的睡眠和饮食,可以清除这些邪念和恶习,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物质追求的批判。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和快乐,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物质追求中。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诗中提到的“六十六年春”可能是指作者自己的年龄或者生命历程,也可能是指整个人类的历史。这个细节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哲理和思考空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炼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潦倒

    读音:liáo dǎo

    繁体字:潦倒

    短语:失意

    英语:be down and out

    意思:
     1.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凄凉

    读音:qī liáng

    繁体字:凄涼

    短语:惨痛 惨绝人寰 悲 惨 惨然

    英语:(adj) desolate

    意思:(参见凄凉,悽凉,凄凉)

    <

  • 倒身

    读音:dǎo shēn

    繁体字:倒身

    意思:
     1.躺下身体。
      ▶唐·韩愈《郑群赠簟》诗:“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
     
     2.倾倒身体。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季苇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