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鹤何曾肯受羁,仙来亭畔立多时。
意思:猿鹤怎么竟肯接受羁,仙来亭畔立多时。
出自作者[宋]薛嵎的《渔村杂句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猿鹤何曾肯受羁,仙来亭畔立多时。物情未到忘机地,步步行行只自疑》以猿鹤为题材,通过描绘它们不愿被束缚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反思。
首句“猿鹤何曾肯受羁,仙来亭畔立多时。”直接点明主题,猿鹤这些灵长类动物,何曾受过如此束缚,它们本应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生活,却在这里被囚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厌恶。
“仙来亭畔立多时”一句,诗人借用典故,将猿鹤比作仙人,它们不愿被束缚,来到亭边,站立许久,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抗。
“物情未到忘机地,步步行行只自疑。”这两句诗描绘了猿鹤的心理状态,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尚未达到忘却机巧之心的境界,因此每走一步,都会产生疑惑,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对物欲和人性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猿鹤的形象和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同时也对物欲和人性的反思。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