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发金陵》 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

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

意思:船头已经压到三山浪,桅杆尾初回五两风。

出自作者[宋]吴则礼的《发金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湖海归来近钓筒,此身南北一飘篷》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从湖海归来,身在南北,如同飘篷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首联“湖海归来近钓筒,此身南北一飘篷”,通过比喻和象征,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从湖海归来的情景。湖海归来,意味着经历了风浪和挑战,而“近钓筒”则暗示了作者对湖海的留恋和对钓鱼的热爱。同时,“南北一飘篷”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湖海之间漂泊不定,如同飘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 颔联“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湖海之上的经历。船头压过三山浪,展示了作者面对风浪的勇气和坚韧;而樯尾初回五两风,则表达了作者在湖海之间,随时都可能遭遇风浪的挑战。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湖海之上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敬畏和尊重。 颈联“天淡鼓声催落日,云高帆影趁飞鸿”,描绘了湖海之上的自然景色。天淡、云高,描绘了湖海之上的广阔和深远;鼓声催落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幻;帆影趁飞鸿,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尾联“道林窣堵自崷崒,隐几寒光连暮空”,描绘了寺庙的高峻和夜晚的寒光。这一联与前几联形成了对比,前几联描绘的是湖海之上的生活和自然景色,而这一联则转向了对寺庙和夜晚的描绘。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平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从湖海归来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湖海之上的经历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湖海归来近钓筒,此身南北一飘篷。
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
天淡鼓声催落日,云高帆影趁飞鸿。
道林窣堵自崷崒,隐几寒光连暮空。

关键词解释

  • 三山

    读音:sān shān

    繁体字:三山

    英语:Tam Son

    意思: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 五两

    读音:wǔ liǎng

    繁体字:五兩

    意思:(五两,五两)

     1.谓两只配成一双。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

  • 船头

    读音:chuán tóu

    繁体字:船頭

    英语:fore

    意思:(船头,船头)

     1.船的前部。
      ▶唐·杜甫《江涨》诗:“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初刻拍案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