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桃浦诸故知即事(五首)》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意思:莫嫌卫旌不举筷子,口简授使多严光。

出自作者[元]王逢的《寄桃浦诸故知即事(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名士侯君房和隐士严光等人的敬仰和欣赏,同时也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进行了讽刺。 首句“素痴得名侯君房”中,“素痴”可能是指诗人素来痴迷于名士之道,而“名侯君房”则是指侯君房这位名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的痴迷和敬仰。 “自享大案焦征羌”一句,可能是指侯君房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名士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严光等人的敬仰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其中,“莫嫌卫旌不举箸”可能是指不要因为世俗的偏见而轻视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口简授使多严光”则是指严光等隐士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这句诗是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进行了讽刺。这里用“粪上之英裈中虱”来比喻那些追求名利、贪图物质享受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鄙视和厌恶。 最后两句“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描绘了诗人醉酒后,在后园的石壁上倚着秋林,旁边有他的孙儿执笔作画的场景。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名士和隐士的赞美和对世俗的鄙陋和不屑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素痴得名侯君房,自享大案焦征羌。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
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
¤

关键词解释

  • 不举

    读音:bù jǔ

    繁体字:不舉

    意思:(不举,不举)

     1.不举起。
      ▶《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汉·王充《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
     

  • 简授

    读音:jiǎn shòu

    繁体字:簡授

    意思:(简授,简授)
    铨叙授职。
      ▶晋·傅玄《晋宗庙歌•文皇帝登歌》:“柔远能迩,简授英贤。”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丙寅朔》:“有由侯伯等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