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平寇》 西江十二州,自昔闻寇警。

西江十二州,自昔闻寇警。

意思:西江十二州,从前听说敌人入侵的警报。

出自作者[宋]刘黻的《平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峒民的恶行以及赵大夫如何通过严密的措施和果断的行动来制止峒民的暴行。 首段描述了峒民的恶行,他们嗜杀如儿戏,纵掠恣狼犷,表现出极其残忍和狂野的一面。这种描述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背景,使得读者对峒民的恶劣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在描述峒民的巢穴聚集一邑,流毒烈四境,表达了峒民对一邑的危害,同时也对四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峒民的恶行对社会的影响。 在“宝佑戊午春”之后,诗人描绘了峒民暴乱的严重程度,如“蔓延及夏秋,养成痈在颈”,形容峒民如同痈疽一样,逐渐蔓延并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这一段描绘了峒民暴乱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随后,诗人描述了赵大夫如何采取措施来救拯百姓。他密有置、务森整、选精锐、薙狝赫弄梃,表现出赵大夫果断、严谨、精锐、果断的领导风格。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峒民的恶行得到了遏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最后,诗人通过“提兵总郡将”等词句,表达了对赵大夫的赞扬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峒民的恶行以及赵大夫如何通过果断的措施来制止暴行,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江十二州,自昔闻寇警。
按图览上游,峒俗号最梗。
嗜杀等儿戏,纵掠恣狼犷。
右通崆峒东,左接梅花岭。
郴桂贯肘腋,相据易驰骋。
巢穴聚一邑,流毒烈四境。
宝佑戊午春,童石肆不静。
蔓延及夏秋,养成痈在颈。
聚落焦山寨,廛市空灶井。
田野寂牛鸣,道路息人影。
焚劫不可计,闻问已先哽。
太守赵大夫,一仿切救拯。
符移密有置,纪律务森整。
宪钤选精锐,薙狝赫弄梃。
凶丑恶已贯,屠掳势犹逞。
提兵总郡将,指授疾雷老家。

关键词解释

  • 西江

    读音:xī jiāng

    繁体字:西江

    英语:HSI

    意思:
     1.江名。
      ▶珠江干流,古称郁水,在广东省西部,由黔、郁、桂三江匯合而成。
      ▶唐·张籍《野老歌》:“西江估客珠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寇警

    读音:kòu jǐng

    繁体字:寇警

    意思:敌军入侵的警报。
      ▶《后汉书•祭彤传》:“自是匈奴衰弱,边无寇警,鲜卑、乌桓并入朝贡。”
      ▶三国·魏·高堂隆《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