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斋夏日》 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

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

意思:菱荷之间蒲苇,秀丽的景色相互因依。

出自作者[宋]郑刚中的《书斋夏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五月暑湿天气中的自然景象和作者在幽堂中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享受。 首句“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直接描绘了五月的天气状况,热气湿气交织,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如同蒸炊一般。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背景。 “惟我坐幽堂,心志适所怡”,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幽静的书房中,心情舒畅怡然自得。这里的“幽堂”和“心志适所”为读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开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诗人打开窗户,看到西山和水平池的美景,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妙。这里的“面西山”和“野水平清池”是诗人的视觉印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诗人看到菱叶荷花、蒲草苇草在清池中交相辉映,秀色可人。这里不仅有视觉的描绘,还有对水生植物的生动描述,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诗人又看到幽禽在嘉木中荫庇,水鸟不时翻飞,进一步丰富了自然景象。这里的“幽禽”和“水鸟”增添了诗的生机和活力。 “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诗人表示即使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依然不忘研读文书,享受风静香飘的氛围。这里的“文书任讨探”表现出诗人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此殆有至乐,难今俗子知”,诗人总结道,这里有一种至乐的境界,这种快乐是今世俗人难以理解的。这里再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从而产生共鸣。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
惟我坐幽堂,心志适所怡。
开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
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
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
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
此殆有至乐,难今俗子知。

关键词解释

  • 蒲苇

    读音:pú wěi

    繁体字:蒲葦

    意思:(蒲苇,蒲苇)
    蒲草与芦苇。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
      ▶杨倞注:“蒲苇所以为席,可卷者也。”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

  • 色相

    读音:sè xiàng

    繁体字:色相

    英语:hue of color

    意思:
     1.亦作“色象”。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涅槃经•德王品四》:“﹝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

  • 因依

    读音:yīn yī

    繁体字:因依

    意思:
     1.倚傍;依托。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宋·辛弃疾《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词:“南云雁少,锦书无箇因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