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一春不得家书因省归计》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

意思:鲤鱼何处去,杨鸟怎么能听到。

出自作者[宋]曾丰的《一春不得家书因省归计》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乡村生活的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深深感慨。 首联“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飘飞的柳絮在阳光下白得耀眼,落花在微风中自在地飘舞,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平静和安详。 颔联“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诗人以鲤鱼和杨鸟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鲤鱼在清澈的河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杨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这些自然景象都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鲤鱼都去哪里了?杨鸟的叫声是否还能让人听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变迁的感慨。 颈联“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细节。老妇人年老体弱,难以送饭,儿童骄横不晓农事,这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然而,这也正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细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同情。 尾联“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回归乡村、参与农业生产的愿望,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人分担耕作责任的的无奈和感慨。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
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
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

关键词解释

  • 鲤鱼

    读音:lǐ yú

    繁体字:鯉魚

    短语:书简 翰 书 信 鸿雁 书信 鸿 简 缄 函 信札 笺 双鱼 札

    英语:carp

    意思:(鲤鱼,鲤鱼)
    <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