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飞虫绕烛梦回迟,荷叶齐鸣雨一池。

飞虫绕烛梦回迟,荷叶齐鸣雨一池。

意思:蜜蜂绕着蜡烛梦回来晚,荷叶齐响雨一池。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飞虫绕烛梦回迟》,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描绘了一个人在烛光下梦回的场景。而诗的内容也确实如此,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并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 首句“飞虫绕烛梦回迟”,描绘了一个人在烛光下梦回的场景。飞虫围绕烛光飞舞,暗示了夜已深,人们已经入睡。而“梦回迟”则表达了梦境的美好和深沉,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情感背景。 第二句“荷叶齐鸣雨一池”,描绘了雨打荷叶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夜晚的宁静氛围。这句诗给人一种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感,雨声和荷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晚图景。 第三句“不为素纨犹在手”,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手中的素纨,即白色的丝质手绢,可能代表着过去的某种美好记忆,也许是和某人的美好时光,也许是某个特别的时刻。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定疑秋夜乍寒时”,诗人表达了对秋夜乍寒的疑虑和不安。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寒凉的担忧,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困惑和疑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虫绕烛梦回迟,荷叶齐鸣雨一池。
不为素纨犹在手,定疑秋夜乍寒时。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飞虫

    读音:fēi chóng

    繁体字:飛蟲

    英语:bug

    意思:(飞虫,飞虫)

     1.指飞鸟。
      ▶《诗•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郑玄笺:“犹鸟飞行自

  • 梦回

    读音:mèng huí

    繁体字:夢回

    意思:(梦回,梦回)
    见“梦迴”。

    造句:

  • 叶齐

    读音:xié qí

    繁体字:葉齊

    解释:1.协力一致。

    造句:

  • 鸣雨

    读音:míng yǔ

    繁体字:鳴雨

    意思:(鸣雨,鸣雨)
    大雨,狂风暴雨。
      ▶唐·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浦起龙心解:“鸣雨,大雨也。”
      ▶明·何景明《雨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