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意思: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是有声无用的清流。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间清泉的诗,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句“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运用了典故,白公引泾水东注渭水,使得渭水变得浑浊,五斗黄泥才能沉淀一钟清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繁华的厌恶,以及对清澈自然之美的向往。 接下来“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再次运用典故,描述了哥舒翰在西海头横行霸道,回来后用羯鼓演奏凉州曲。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泉水的清静自然,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泉水所在的空山石壁,强调了清泉的有声无用之美。这里的“有声无用”并非真的无用,而是指泉水的声音虽然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却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享受。 接着诗人用“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来形容泉水的清澈和纯净,没有丝毫的杂质和污染。这里的“水乐”是指泉水发出的声音,诗人用“人人笑”来表达世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漠视和不理解。 在下文中,诗人又运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最终归结为对清泉之声的喜爱和赞美,认为这种自然之声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享受。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间清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清流

    读音:qīng liú

    繁体字:清流

    英语:clear stream

    意思:
     1.清澈的流水。
      ▶《汉书•补乐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石壁

    读音:shí bì

    繁体字:石壁

    英语:cliff; precipice

    意思:陡立的山巖。
      ▶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 下爱

    引用解释

    谦词。谓受到别人关怀或重视。《西游记》第六四回:“长老还礼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劳列位仙翁下爱。’”

    读音:xià à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