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不合去何迟,又似当年在楚时。
意思:内容不应该去这么晚,又似当年在楚国的时候。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申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对古代大师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失望。
首句“片言不合去何迟”是对孔子与郯子等人意见不合,离开鲁国的感叹。孔子在鲁国不被重用,离开故土去往他乡,这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屈辱,所以诗人对此表示了疑惑,为何离别需要等待这么久?
“又似当年在楚时”则将时间与空间拉远,将读者带回到遥远的过去,想起孔子在楚国受到冷遇的情景。这里的“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境遇的同情和感慨。
“束帛蒲轮无报效,至今天子不迎师”两句,诗人对孔子不被重用的现实表示了无奈和失望。束帛、蒲轮都是古代用以表示尊重和邀请的物品,但孔子没有被尊重和重用的待遇,直到现在,天子也不去迎请他,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古代大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大师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