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边即事》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意思: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过船弄潮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边即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边塞风情的诗,描绘了胡地与江南两地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风土人情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毡帐胡琴出塞曲”,用“毡帐”和“胡琴”两个元素勾勒出了边塞的特有风情,而“出塞曲”则渲染了一种壮阔、苍茫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塞外的广袤与寂寥。 次句“兰塘越棹弄潮声”,则用了“兰塘”和“越棹”这两个典型的江南元素,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弄潮声”一词更是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动态美,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潮水起伏的声音。 末两句“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风情的感慨。“何言此处同风月”,是说尽管两地风月同天,但是风情却大相径庭。“蓟北江南万里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江南的深深思念,尽管身在蓟北,心却跨越万里,回到了江南。 整首诗通过对比胡地与江南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毡帐

    读音:zhān zhàng

    繁体字:氈帳

    意思:(毡帐,毡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封演《封氏

  • 胡琴

    读音:hú qín

    繁体字:衚琴

    英语:urheen

    意思:
     1.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
      ▶唐·段

  • 弄潮

    读音:nòng cháo

    繁体字:弄潮

    英语:Swimming or playing in tidewater.

    意思:在潮水里游水作戏。以钱塘弄潮最着名。又南宋·临安风俗,八月观潮,少年百十为群,执旗泅

  • 出塞

    读音:chū sài

    繁体字:出塞

    英语:leave the boundary

    意思:出边塞。
      ▶《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唐·李白《太原早秋》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