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章之三 哀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意思:船儿行驶在泛滥的水波之上啊,就象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心情像打了死结总是不能开解,思绪萦绕纠缠始终难以摆脱。

出自作者[先秦]屈原的《九章之三 哀郢》

全文创作背景

《九章之三·哀郢》是屈原创作的一篇诗歌,其创作背景与屈原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然而却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这使得他感到极度的痛苦和忧虑。 具体来说,《哀郢》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楚国在战国时期的争霸中屡次失利,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屈原对此深感忧虑。另一方面,屈原自身也遭受了政治上的打击和流放,他深感自己无法为国家排忧解难,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哀怨。 在这样的背景下,屈原创作了《哀郢》,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痛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翱翔

    读音:áo xiáng

    繁体字:翱翔

    短语:翩 翔 翱 颉

    英语:soar

    意思:
     1.回旋飞翔。
      ▶《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 不解

    读音:bù jiě

    繁体字:不解

    英语:not understand

    意思:I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
       ▶《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 絓结

    读音:guà jié

    繁体字:絓結

    意思:(絓结,絓结)
    谓心中郁结。
      ▶《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洪兴祖补注:“絓,碍也。”
      ▶姜亮夫校注:“絓结犹他处言

  • 不释

    读音:bù shì

    繁体字:不釋

    意思:(不释,不释)

     1.不捨弃。
      ▶《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