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曲第二》 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

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

意思:因此围绕着,等他来、从家庭向道。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法曲第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情感困扰和悔恨的诗。诗中描绘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在情感变化中产生的悔恨和遗憾。 首先,诗中提到了“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这是对男女私下约会的一种描绘,暗示着一种隐秘而甜蜜的情感交流。接着,“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则表达了男女之间在未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轻易许下承诺,结果却发现彼此之间的性格差异和价值观不合,导致欢笑减少。 “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表达了男女之间因误解、猜疑或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对方的回应。然而,“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则描绘了男女相见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期待对方的关心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自己的疑虑和不满而产生矛盾情绪。 整首诗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悔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脆弱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过去轻率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情感的担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脆弱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情感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和理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
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
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
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
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
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自家

    读音:zì jiā

    繁体字:自家

    英语:oneself

    意思:自己。
      ▶《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冬十一月壬年,诏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非自家所赍,悉簿为赃。”
      ▶唐·

  • 以此

    读音:yǐ cǐ

    繁体字:以此

    英语:[法] here by

    意思:
     1.犹言用这,拿这。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

  • 萦牵

    读音:yíng qiān

    繁体字:縈牽

    意思:(萦牵,萦牵)
    旋绕牵挂。
      ▶南朝·宋·鲍照《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萦牵。”
      ▶唐·黄滔《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宋

  • 来自

    读音:lái zì

    繁体字:來自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