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 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意思:深知不作周南停滞,宫廷需要您补充遗漏。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乌府名臣暂拥麾》,作者通过描绘乌府名臣暂时挥舞着旗帜的场景,表达了对名臣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和政治环境的思考。 首联“霜棱聊复变春熙”,诗人用“霜棱”比喻名臣的威严和刚毅,用“春熙”比喻社会的和平与繁荣。这一联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名臣在处理政务时所展现出的刚毅与社会的繁荣景象。 颔联“行人犹谓骢当避,圣世初无鳄可移”,诗人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这里,“骢”指的是马,而“鳄”则是指一种传说中的恶兽。诗人通过描述行人对名臣的敬畏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暗示了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需要名臣去纠正。 颈联“粤俗相携看上日,韩祠配食付它时”,诗人通过对粤地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对名臣的影响力的期待。这里,“粤俗”指的是粤地的风俗习惯,“韩祠”则是指韩愈的祠堂。诗人通过描绘人们聚集在祠堂前瞻仰韩愈的场景,表达了对名臣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力的期待。 尾联“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诗人通过表达对名臣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周公一样,为朝廷补阙遗漏,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这里,“周南滞”指的是周公因为忠诚于国家而受到的赞誉和敬仰。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名臣的高度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乌府名臣的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名臣的高度敬仰和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名臣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力的期待和对朝廷补阙遗漏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乌府名臣暂拥麾,霜棱聊复变春熙。
行人犹谓骢当避,圣世初无鳄可移。
粤俗相携看上日,韩祠配食付它时。
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极知

    读音:jí zhī

    繁体字:極知

    意思:(极知,极知)
    I
    通晓,深知。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謚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萧妃《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

  • 不作

    读音:bù zuò

    繁体字:不作

    意思:I

     1.不兴起;不兴盛。
       ▶《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疏:“不作,谓不动作也。”
       ▶《孟子•滕文公下》:“圣

  • 周南

    读音:zhōu nán

    繁体字:周南

    英语:Zhounan

    意思:
     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
      ▶汉以后被作为诗

  • 阙遗

    读音:quē yí

    繁体字:闕遺

    意思:(阙遗,阙遗)

     1.缺失;疏忽。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阙遗。”
      ▶吕延济注:“言舜居重位,常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