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评事十九叔入秦》 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

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

意思:北阙看到戴着礼帽,南台在绣衣。

出自作者[唐]李嘉祐的《送评事十九叔入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白露沾蕙草,王孙转忆归》是一首描绘离别和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王孙离别故乡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和离别之情。 首联“白露沾蕙草,王孙转忆归”,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沾湿蕙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而“王孙转忆归”则表达了王孙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开始回想起在故乡的美好时光。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感受,他可能也在经历着相似的情感。 颔联“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诗人描述了蔡州战事的结束和通往故乡的路途人烟稀少,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情绪。战争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和平的到来,但这也意味着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和声音可能已经消失,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 颈联“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畏和对亲人的思念,但他也知道他必须离开故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句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孤舟看落叶,平楚逐斜晖”,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孤舟中看着落叶飘零和远处的树木随着夕阳的余晖而显得孤独和凄凉。这一句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悲伤和孤独的情感。 最后,“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唯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无奈。他渴望能够见到皇帝并得到重用,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做一个被流放的人,陪伴着鹧鸪一起飞翔。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和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露沾蕙草,王孙转忆归。
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
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
孤舟看落叶,平楚逐斜晖。
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
唯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

关键词解释

  • 南台

    读音:nán tái

    繁体字:南檯

    解释: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

  • 绣衣

    读音:xiù yī

    繁体字:綉衣

    意思:(绣衣,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
      ▶《

  • 北阙

    读音:běi què

    繁体字:北闕

    意思:(北阙,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

  • 见端

    读音:jiàn duān

    繁体字:見端

    意思:(见端,见端)
    I
    看到事物的端倪。
       ▶《荀子•非相》:“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