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巫山高》 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

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

意思:上有瑶插十二尖,下面有黄色急流三百尺。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巫山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湿云不收烟雨霏,峡船作滩梢庙矶》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峡江地区的云烟、船只、鸟类、山川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联“湿云不收烟雨霏,峡船作滩梢庙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江地区的云烟和雨水,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峡江之中,感受着雨水打在船只上发出的声音。同时,诗人也描绘了船只在滩头停靠的场景,表现出峡江地区的独特风情。 颔联“杜鹃无声猿叫断,惟有饥鸦迎客飞”,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峡江地区的静谧氛围,杜鹃和猿猴的叫声被雨水打断了,只有饥饿的乌鸦迎客飞翔,表现出峡江地区的宁静和神秘。 颈联“西真功高佐禹迹,斧凿鳞皴倚天壁”,诗人赞美了峡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表达了对大禹治水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川的形状和纹理,表现出峡江地区的地貌特征和自然之美。 尾联“蔓花虯木风烟昏,藓佩翠帷香火寒”,诗人描绘了峡江地区的环境和氛围,蔓花和虬木在风烟中显得昏暗,藓苔和翠绿的帷幕也显得寒冷。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峡江地区的自然环境之恶劣,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江地区的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表现出诗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湿云不收烟雨霏,峡船作滩梢庙矶。
杜鹃无声猿叫断,惟有饥鸦迎客飞。
西真功高佐禹迹,斧凿鳞皴倚天壁。
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
蔓花虯木风烟昏,藓佩翠帷香火寒玉色頩颜不可干,人间错说高唐梦。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瑶簪

    读音:yáo zān

    繁体字:瑤簪

    意思:(瑶簪,瑶簪)

     1.玉簪。
      ▶唐·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瑶簪绣裾,千万侍女。酬以觥斝,助之歌舞。”
      ▶元·王沂《古宫人怨》诗:“粧成陪玉辇,舞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