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 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

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

意思:害怕量没有改变天正中午,凉风已到殿中之间。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的清净与和谐。诗人在繁华的九衢之地偶然经过禅房,得到片刻的宁静。诗中描绘了夏日的午后,阳光未移,天气炎热,但一阵凉风已经吹到了大殿中间,给人带来清凉。 首联“九衢车马嚣嚣地,偶过禅房得暂间”,诗人以繁华的九衢之地车马的喧嚣为背景,衬托出禅房的宁静与清幽,表达出诗人对这种清净之地的向往与欣喜。 颔联“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诗人用“畏景未移”来描绘夏日的午后阳光,阳光炽热,但并未移动,给人一种静止的感觉。而“凉风已到”则描绘了一阵凉风已经吹到了大殿中间,给人带来清凉,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瓜余玉箸鹢烦肺,冰满银壶照病颜”,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禅房的清凉与舒适。诗人将瓜比喻为玉箸,将冰满银壶比喻为照病颜的冰,形象地表现了禅房的清凉与舒适。 尾联“向晚斗城趋禁直,恍疑身不在尘寰”,诗人描述自己向晚时分趋近京城,禁直的时刻即将到来,恍若自己已经不在尘世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净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色彩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向晚时分趋近京城,禁直的时刻即将到来,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衢车马嚣嚣地,偶过禅房得暂间。
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
瓜余玉箸鹢烦肺,冰满银壶照病颜。
向晚斗城趋禁直,怳疑身不在尘寰。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正午

    读音:zhèng wǔ

    繁体字:正午

    英语:noon

    意思: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
      ▶唐·李廓《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

  • 凉风

    读音:liáng fēng

    繁体字:涼風

    英语:cool breeze

    意思:(凉风,凉风)

     1.秋风。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 中间

    读音:zhōng jiān

    繁体字:中間

    短语:其间 内部 内 间 里头 里 里面 其中

    英语:middle

    意思:(中间,中间)
    I
    间隔。

  • 畏景

    读音:wèi jǐng

    繁体字:畏景

    意思:
     1.夏天的太阳。
      ▶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
      ▶唐·刘得仁《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

  • 天正

    读音:tiān zhèng

    繁体字:天正

    意思:
     1.周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古人以为得天之正,故称。
      ▶《汉书•律历志上》:“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
      ▶《后汉书•陈宠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