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嵩山采菖蒲者》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意思:说完忽然不见,减影入云烟。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嵩山采菖蒲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神仙形象的诗歌,通过对神仙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的神仙形象古朴庄重,双耳下垂,双肩宽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种形象描绘体现了神仙的神秘和崇高,让人感到敬畏和向往。 接着,诗中描述了神仙在嵩岳遇到汉武帝的情景,让人联想到神仙的神秘和不可捉摸。汉武帝疑似遇到了九疑仙子,这进一步强化了神仙的形象。 诗人来采菖蒲的目的,是为了服食以求长生不老。然而,当诗人采完菖蒲之后,神仙突然不见了,消失在云烟之中。这种描述让人感到神秘莫测,也让人对神仙的神奇力量感到敬畏。 最后,诗人以汉武帝最终未能领悟神仙的真谛为结尾,暗示了人们对于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追求是徒劳无益的。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神仙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让人感到敬畏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云烟

    读音:yún yān

    繁体字:雲煙

    短语:烟雾

    英语:cloud and mist

    意思:
     补证条目
    亦作“云烟”。1.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东魏《净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