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蓟门行赠张伯诲将军》 蓟门三日风日黄,惊尘涨天归路长。

蓟门三日风日黄,惊尘涨天归路长。

意思:蓟门三天风日黄,惊尘满天回去的路长。

出自作者[明]杨承鲲的《蓟门行赠张伯诲将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疆战争的场景,以及将军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蓟门三日风日黄,惊尘涨天归路长。”描绘了边疆战地的恶劣环境,大风扬起沙尘,使得天色变得昏黄,归路漫长。这一描绘为全诗奠定了壮烈、艰苦的基调。 颔联“禁柳条寒半欲折,边榆叶稀天欲霜。”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严寒气候,柳树的枝条在寒冷中快要折断,榆树的叶子稀疏,天气将要下霜。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边疆战地的艰苦。 接下来的颈联和尾联,描绘了将军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将军控制住角弓,不发一箭,马匹在枥上咆哮。玉帐高挂,瀚海云起,朱旗半掩,孤城月明。这些形象展示了将军的沉稳和士兵们的坚韧。 诗中还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边疆战地的孤寂和军营中的热闹。城头上的落月照着皇都,万家团圆,而边疆却是一片孤寂。然而,在军营中,士兵们却无事可做,只能蹴踘、踏氍毹,但他们的精神却是饱满的。 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示了边疆战地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表达了对英勇将士们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天子只顾西南隅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忽视边疆战事的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蓟门三日风日黄,惊尘涨天归路长。
禁柳条寒半欲折,边榆叶稀天欲霜。
将军角弓控不发,枥上鸣镳动咆哱。
玉帐高褰瀚海云,朱旗半掩孤城月。
城头落月照皇都,万家漠漠秋烟孤。
暮天军中一事无,蹴踘笑踏红氍毹。
绣帘银烛夜惨淡,仰视河汉西南趋。
乳皮薤白金城酥,满堂醉客争樗蒲。
将军大呼一掷万,袒臂已觉无全胡。
天子但顾西南隅,穷荒萧条八月雪,鸣雁哀叫胡雏呼。
云中古戍烽堠紧,渔阳劲卒胆气粗,天山茫茫白草枯。
文皇遗铁生紫翠,至今群胡不敢动,侧目啮

关键词解释

  • 风日

    读音:fēng rì

    繁体字:風日

    意思:(风日,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李白《

  • 归路

    读音:guī lù

    繁体字:歸路

    英语:return circuit

    详细释义:回去的路。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截吾归路。』

    造句:<

  • 三日

    读音:sān rì

    繁体字:三日

    意思:
     1.三天。
      ▶《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 蓟门

    读音:jì mén

    繁体字:薊門

    意思:(蓟门,蓟门)
    即蓟丘。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蓟门》:“京师古蓟地,以蓟草多得名……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邱。”参见“蓟丘”。

  • 尘涨

    读音:chén zhǎng

    繁体字:塵漲

    意思:(尘涨,尘涨)
    见“尘障”。

    解释:1.见\"尘障\"。

    造句:暂无

  • 路长

    读音:lù cháng

    繁体字:路長

    意思:(路长,路长)
    I
    路途遥远。
       ▶宋·李清照《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II
    明·清时少数民族的首领。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