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渔阳》 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

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

意思:人传魏武帝,在这里打败了乌丸。

出自作者[明]唐时升的《渔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住久渔阳郡,朝朝望白檀》是一首描绘渔阳郡生活和边疆风光的诗。它通过描绘朝朝暮暮所望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融合的向往。 首联“住久渔阳郡,朝朝望白檀”,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渔阳郡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他都会望向远方,期待看到白檀山的美丽景色。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颔联“朔云秋色早,边月夕光寒”,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季节变化和夜晚的景色。早晨,边疆的云雾缭绕,秋色早现;夜晚,边月夕光,寒意袭人。这些景色既展示了边疆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敬畏和欣赏。 颈联“馆伴能胡语,降夷学汉冠”,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场景。在这里,有懂得胡语的伴儿,有投降的夷族学习汉人的衣冠。这些描绘展示了边疆民族融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融合的向往。 尾联“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诗人以魏武帝曹操破乌丸的典故,表达了对民族融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这里暗示了诗人希望像曹操那样,通过战争和和平的方式,使各民族融合在一起,实现边疆的安定和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渔阳郡的生活和边疆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融合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住久渔阳郡,朝朝望白檀。
朔云秋色早,边月夕光寒。
馆伴能胡语,降夷学汉冠。
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

关键词解释

  • 乌丸

    读音:wū wán

    繁体字:烏丸

    意思:(乌丸,乌丸)

     1.墨的别名。
      ▶宋·陈师道《古墨行》:“秦郎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杨万里《谢王恭父赠梁杲墨》诗:“君不见,蜀人乌丸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