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张子囦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意思:美质在陶冶,像器无次品。

出自作者[宋]张栻的《张子囦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朋友的赞扬和鼓励的诗,表达了对朋友坚韧不拔、才华横溢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朋友在穷冬时节,乘一叶扁舟,在风急波涛中奋力前行。这种描绘展现了朋友的坚韧和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 接着,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古岸边与朋友相遇,并从朋友那里得到了许多教诲和鼓励。这些描述表明了朋友在学问和道德方面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对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然后,诗中描述了朋友回到家乡后,他的两个儿子才过膝盖,但他们的秀色和聪明才智已经显露出来。这些描述进一步展现了朋友的家庭背景和教养,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家庭的赞赏。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赞扬和鼓励。作者对朋友表示了三次赞叹,每次见到朋友都抚摸他的背。作者还提醒朋友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事业,注重有秩序的发展。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希望他能迅速成功,不要被利欲熏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朋友的描绘和赞扬,表达了对朋友的敬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和事业发展,不要被利欲熏心,保持良心和敬爱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穷冬泝荆江,风急波涛怒。
张君一叶舟,追逐任掀舞。
时从古岸边,颇得班荆语。
君家岷山下,须眉挟风雨。
万里生橐归,问君自何苦。
两儿才过膝,秀色隐眉宇。
昨者试省中,旁观正如堵。
诵书声琅琅,亦复记训诂。
呼前与酬答,进止良应矩。
我为三咨嗟,每见必摩拊。
祝君须爱惜,事业贵有序。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道远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欲风,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爱敬发端绪。
岷江本一勺,东流贯吴楚。

作者介绍
张栻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东林党领袖”和“宋代人才辈出时期的巨匠之一”。

为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张栻生活在宋朝政治风波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提倡“变法”以革除官僚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张栻还致力于文化繁荣,著有《仪礼注疏》、《周易集注》等大量著作,对后世文化和儒家学派影响深远。

具有前瞻性和独特见解:张栻在政治和哲学上的思想非常前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并且主张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他重视世界观的深入挖掘,创立了“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有争议的言论:张栻在其言论中,曾有所谓“义胆忠肝派”和“独立自主”的言辞,对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当时社会权贵的反感。此外,在历史上,张栻也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被人诟病,如早年与王安石等人合作推动“新法”,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招致了很多非议。

关键词解释

  • 陶冶

    读音:táo yě

    繁体字:陶冶

    英语:edify

    意思:
     1.陶工和铸工。
      ▶《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 美质

    读音:měi zhì

    繁体字:美質

    英语:quality

    意思:(美质,美质)
    美好的素质。
      ▶《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
      ▶《韩诗外传》卷八:

  • 苦窳

    读音:kǔ yǔ

    繁体字:苦窳

    意思:粗糙质劣。苦,通“盬”。
      ▶《韩非子•难一》:“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唐·萧颖士《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