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晚园居追忆史馆容台旧事有述(四首)》 彤管后先参记载,黄麻郑重入丁宁。

彤管后先参记载,黄麻郑重入丁宁。

意思:彤管先后参与记载,黄麻郑重入叮嘱。

出自作者[明]顾清的《岁晚园居追忆史馆容台旧事有述(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历史文化和地理风物的,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赞美和缅怀,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首联“周官六典肇升平,《鲁策》、《春秋》并五经”,诗人赞颂了周朝的典章制度带来了升平景象,而《鲁策》和《春秋》等经典古籍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赞美。 颔联“彤管后先参记载,黄麻郑重入丁宁”,诗人引用了两种不同的文献记载方式,一是“彤管”,古代女史用以书事,这里借指史书;二是“黄麻”,指诏令等重要文告。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郑重记载和对重要文告的重视。 颈联“氓编不落涪陵险,米传羞闻晋史腥”,诗人用“涪陵”和“晋史”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地理风物的赞美。其中,“氓编”指《诗经》中的篇章,“不落”表达了其经久不衰的影响;“米传”则是指古代的米价传递信息,这里借指古代的交通和贸易。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地理风物的怀念和赞美。 尾联“独卧烟江霜雪鬓,尚余幽恨在丹青”,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烟江之上独卧时,白发如霜,心中仍留有深深的遗憾。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典章制度、历史文化和地理风物的赞美和缅怀,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人在烟江之上独卧的描绘,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周官六典肇升平,《鲁策》、《春秋》并五经。
彤管后先参记载,黄麻郑重入丁宁。
氓编不落涪陵险,米传羞闻晋史腥。
独卧烟江霜雪鬓,尚余幽恨在丹青。
¤

关键词解释

  • 丁宁

    读音:dīng níng

    繁体字:丁寧

    英语:Dingning

    意思:(丁宁,丁宁)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
      ▶《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

  • 黄麻

    读音:huáng má

    繁体字:黃麻

    短语:洋地黄 臭椿 姜黄 茯苓

    英语:Jute

    意思:(黄麻,黄麻)

     1.植物名。大麻的别名。
      ▶明·

  • 记载

    读音:jì zǎi

    繁体字:記載

    短语:记事 记叙

    英语:record

    意思:(记载,记载)

     1.记事于书册。
      ▶《书•洛诰》“视功载”孔传:“

  • 彤管

    读音:tóng guǎn

    繁体字:彤管

    英语:red-tube writing brush

    意思: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 后先

    读音:hòu xiān

    繁体字:後先

    意思:(后先,后先)
    先后。
      ▶《楚辞•招魂》:“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