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华卓锡泉复出》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意思:千山从这里都得到滋润,一条线才通不可估量。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南华卓锡泉复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是一首描绘夜晚在山中清幽环境中的宁静和满足感的诗。它通过描绘竹龙、山房、清泉等自然元素,以及与井水和安息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首句“竹龙衔尾转山房”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竹龙,衔尾而转,象征着山房的幽深和静谧。竹龙是诗人的象征,他在这里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饮足寒清滴夜长”一句,诗人用“饮足”形容他的满足感,而“寒清”则描绘了夜晚山房的清凉环境。这种环境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通过描述过去的困境和现在的满足感,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曾问鞠穷目眜井”一句,诗人可能曾经在困境中寻求答案,但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为焚安息坐胡床”一句,诗人可能曾经在炎热的夏天中感到疲惫和不安,但现在他坐在安息的地方,感到舒适和满足。 最后,“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现在所处的环境的清凉和舒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环境的欣赏和感激。这里,“炎方”可能指炎热的地区,“了无暑”则表达了这里没有炎热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山中环境、清凉的夜晚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欣赏,也可能来源于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千山

    读音:qiān shān

    繁体字:千山

    意思:
     1.极言山多。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
      ▶宋·王安石《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 未可

    读音:wèi kě

    繁体字:未可

    意思:
     1.不可。
      ▶《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后汉书•荀彧传》:“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
      

  • 一线

    读音:yī xiàn

    繁体字:一綫

    短语:薄 分寸 细微 轻 微小 菲薄

    英语:a gleam of

    意思:(一线,一线)

     1.唐·杜甫《至日遣兴》

  • 从此

    读音:cóng cǐ

    繁体字:從此

    短语:尔后 随后 后 后来 过后 事后 其后 从此以后 然后 之后 嗣后 下

    英语:thence

    意思:(从此,从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