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意思: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使人情绪多。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深风雨半相和》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篇,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诗人以风雨相和的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带来的丰富情感。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饮酒后的状态,不需要考虑道德和伦理的问题,只需要享受当下的快乐。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享受生活,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 颈联“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诗人以高人为比喻,表达了他们不受世俗的侵扰,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的归期,虽然有人想要强留他,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不顾一切地离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坚定和决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後,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駸駸。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意绪

    读音:yì xù

    繁体字:意緒

    英语:state of mind; mood

    意思:(意绪,意绪)

     1.心意,情绪。
      ▶南朝·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 春深

    读音:chūn shēn

    繁体字:春深

    意思:春意浓郁。
      ▶唐·储光羲《钓鱼湾》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宋·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许地山《危

  • 相和

    读音:xiāng hè

    繁体字:相和

    英语:congruence

    意思:I
    相互谐调。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意(音)、声之相和也。”
       ▶《老残游记》

  • 风雨

    读音:fēng yǔ

    繁体字:風雨

    英语:wind and rain; the trials and hardships; wind an rain

    意思:(风雨,风雨)

     1.风和雨。

  • 和节

    引用解释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 人意

    读音:rén yì

    繁体字:人意

    意思:人的意愿、情绪。
      ▶《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毕来既升”汉·郑玄笺:“此言扰驯,从人意也。”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