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意思:净和溪色连,幽应该松雨滴。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幽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纯净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个地方与溪流的颜色相连,这表明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没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其次,诗人用“幽宜松雨滴”来形容这个地方,让人想象到松树在雨中摇曳生姿的景象,这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地方的幽静和神秘感。松树是常青树种,代表着坚韧和永恒,而雨滴则增添了清新和湿润的感觉,让人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这里的“古石”可以理解为这个地方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敬意和赞美。他希望人们能够理解,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够保持纯净和清幽,是因为它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污染。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纯净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污染的世界中,人们渴望找到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幽之地,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幽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纯净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考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松雨

    读音:sōng yǔ

    繁体字:鬆雨

    意思:水降松林,雨声如涛,称为松雨。
      ▶唐·皇甫松《浪淘沙》诗之二:“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唐·白居易《湖亭晚归》诗:“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

  • 雨滴

    读音:yǔ dī

    繁体字:雨滴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