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不尽松声远,雪栈行人力困时。
意思:长江的流水不完全松声远,雪圈行人力贫困时。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岷山万松图》
全文创作背景
《岷山万松图》是宋代著名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描绘岷山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张元干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张元干(1091-1175),字仲举,号东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靖康之耻(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宋徽宗、钦宗)和南宋建立初期的社会动荡。张元干一生坎坷,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和打压。然而,他始终坚定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敬爱。
《岷山万松图》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张元干已经辞官归隐,居住在家乡福建福州。岷山位于四川省境内,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山脉之一,以险峻著称。诗中描绘了岷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首句“岷山千重翠”,以“千重翠”形容岷山的绿意盎然,生动地展现了岷山的秀美景色。接下来的“万松竞秀”,则描绘了岷山上茂密的松树林,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这两句诗通过对岷山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然而,在赞美之余,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第三句“国破山河在”,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灭亡的悲痛之情。第四句“城春草木深”,则暗示了南宋政权虽然建立,但政治腐败依然严重。这里的“城春”暗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而“草木深”则形象地描绘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最后一句“感时花溅泪”,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这句诗中的“感时”意味着作者对时局的感慨,而“花溅泪”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伤。
总之,《岷山万松图》这首诗通过描绘岷山的壮丽景色,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张元干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在南宋初年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忠诚、担忧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