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代门周公》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意思:又听说吐哺握发延儒学,还恐怕百姓疵不完全了解。

出自作者[唐]周昙的《三代门周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传承百代的文武双全的家族传统,赞美了贤哲们遵守规则、延揽儒士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疾苦可能尚未完全了解的担忧。 首句“文武传芳百代基”展示了家族或国家的深厚历史底蕴,其中“文武传芳”寓意着这个家族或国家具有文治武功的优良传统,“百代基”则凸显了这个传统的悠久历史和稳固基础。 次句“几多贤哲守成规”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家族或国家的人才辈出和他们对传统的坚守。“贤哲”寓意着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守成规”则表示他们恪守既定的规则和传统。 第三句“仍闻吐握延儒素”用一个典故来形容贤哲们的待人接物。“吐握”是古代的一个典故,形容待人热诚,接待来宾时,吐出嘴中的食物,握住手中的洗手水,以示尊重。“儒素”则指儒士或文人。这句诗表达了贤哲们对儒士的尊重和延揽。 最后一句“犹恐民疵未尽知”则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和担忧。“疵”在这里指的是民众的困苦或疾苦,“未尽知”则表示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 整首诗既有对家族或国家传统的赞美,也有对贤哲们品质的肯定,同时还体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和担忧,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文武传芳百代基,几多贤哲守成规。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关键词解释

  • 吐握

    读音:tǔ wò

    繁体字:吐握

    意思:吐哺握髮。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昔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降。”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五:“故行流极之刑,成吐握之美,乃帝子之股肱,万方之轨度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