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意思:姬衫典尽瓶子还饿,学习把钱托付给画叉。

出自作者[明]袁宏道的《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全文创作背景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袁宏道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是一位活跃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受到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和江进之杂咏四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组诗是在他晚年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趣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他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这组诗也和他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他的文艺观和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藤叶常悬四五葩,闲随方罫过邻家。
西厢托疾东厢假,南寺听经北寺茶。
蝶老花阑如倦客,天清云薄似飞纱。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键词解释

  • 画叉

    读音:huà chā

    繁体字:畫叉

    意思:(画叉,画叉)
    用以悬挂或取下高处立幅书画的长柄叉子。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玉画叉》:“张文懿性喜书画……爱护尤勤。每张画,必先施帟幕,画叉以白玉为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