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和靖八梅》 缟裙练帨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并。

缟裙练帨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并。

意思:穿着白色裙子练巾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都。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和和靖八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缟裙练帨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并”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首联“缟裙练帨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并”,通过描绘缟裙、练帨、钗荆、霜竹、寒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高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缟裙和练帨都是白色的,与钗荆、霜竹、寒松等意象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颔联“八咏格高凌太白,千林地迥切西清”,通过赞扬八咏楼的品格高雅,凌驾于太白诗之上,以及千亩土地的辽阔与西清地势的遥相契合,表达了作者对八咏楼的高度赞美和对地域广袤的赞美之情。 颈联“着枝有味知深意,欹屋无言似薄情”,通过描绘枝叶附着在树枝上、房屋倾斜却无言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些意象都有着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尾联“日暮水边空怅望,浑如湘浦见皇英”,通过描绘作者在日暮时分在水边怅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最后一句“浑如湘浦见皇英”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缟裙练帨照钗荆,霜竹寒松秀色并。
八咏格高凌太白,千林地迥切西清,着枝有味知深意,欹屋无言似薄情。
日暮水边空怅望,浑如湘浦见皇英。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霜竹

    读音:shuāng zhú

    繁体字:霜竹

    意思:
     1.即竹。竹表面有白色粉末,故称。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三:“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此指文与可画的竹。
     <

  • 寒松

    读音:hán sōng

    繁体字:寒鬆

    意思: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裴松之注引《姚信集》:“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俗之操而鲁侯高其门。”
      ▶

  • 秀色

    读音:xiù sè

    繁体字:秀色

    意思:
     1.秀美的容色。
      ▶汉·张衡《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晋·傅玄《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唐·李白《古风》之二六:“秀

  • 练帨

    读音:liàn shuì

    繁体字:練帨

    意思:(练帨,练帨)
    白色佩巾。
      ▶唐·韩愈《李花》诗之二:“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解释:1.白色佩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