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太和公主和蕃》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意思:薰风一里,来的地方是长安。

出自作者[唐]杨巨源的《送太和公主和蕃》

全文赏析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井梧秋叶落,渭水秋冰开。 即此西轩夕,已凉天气还。 这首诗以“北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北路上独自面对寒冷的年光和朔云边月时的孤独和凄凉。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首句“北路古来难”就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北路的艰难,这是自古以来就不可改变的事实。而“年光独认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年光(即时光)都感到寒冷,可见诗人内心的寒冷和孤独。 “朔云侵鬓起”和“边月向眉残”两个细节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朔云和边月是北路上的常见景象,但此时却让诗人感到它们异常的侵鬓(使鬓发变白)和残(残缺)了自己的眉。这种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井梧秋叶落,渭水秋冰开”两句则描绘了北路的秋季景象,井边的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纷纷落下,渭水也开始结冰。这种景象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之感。 最后,“即此西轩夕,已凉天气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北路上的归宿和心情。西轩(即客舍)已经是傍晚时分,但天气已经变得凉爽起来。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北路的归宿的无奈和接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北路上的孤独和凄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关键词解释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薰风

    读音:xūn fēng

    繁体字:薰風

    意思:(薰风,熏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