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意思:七月陈王致太平,旋转头已经听黍离声。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陈王(即曹操)的太平之志、霸国之功,以及释家、词人的独特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索,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首句“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在七月份时统一天下,然而转眼之间,却听到了黍离之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幻。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曹操的霸业,他准备好了三归(古代祭器),作为臣子僭越上献给君主,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准备。而九鼎在他的掌握中,象征着他的霸权。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两句,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来表达主题。一方面,释氏谈空有理,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冷静;另一方面,词人赋恨,则表达出对历史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最后,“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两句,诗人以季节的变换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但无论季节如何变换,都无法比拟黄河的一度清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以及对陈王的敬仰和赞美。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

关键词解释

  • 陈王

    读音:chén wáng

    繁体字:陳王

    意思:(陈王,陈王)
    指三国·魏·曹植。
      ▶唐·夏侯审《咏被中绣鞋》:“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唐·韩偓《密意》诗:“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 太平

    读音:tài píng

    繁体字:太平

    短语:莺歌燕舞 升平 歌舞升平 清明

    英语:peace and security

    意思:
     1.谓时世安宁和平。
      

  • 转头

    读音:zhuǎn tóu

    繁体字:轉頭

    英语:swivel

    意思:(转头,转头)

     1.转动头部。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七月

    读音:qī yuè

    繁体字:七月

    英语:July

    意思:《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西周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

  • 平转

    读音:píng zhuǎn

    繁体字:平轉

    意思:(平转,平转)
    唐代所拟考核官吏的一种办法。政绩在中等者,作内外平级的调迁,以歷试其能,谓之平转。
      ▶《新唐书•赵憬传》:“四议考课,曰:‘今内庶僚,外刺史,课最尤者

  • 离声

    读音:lí shēng

    繁体字:離聲

    意思:(离声,离声)
    别离的声音。
      ▶南朝·宋·鲍照《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前蜀·韦庄《上行杯》词:“芳草灞陵春岸,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