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去妇怨》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意思:心知道恩义断绝,谁能明白别。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去妇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首句“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诗人走出家门,却不敢哭泣,因为风声悲凉,日色凄冷,这种环境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恩情的了解,但他也知道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他无法忍受这种分别。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描绘得非常生动。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这里诗人害怕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家乡的亲人,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离别之痛。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诗人手中拿着床前的帷幔,原本想以此表达他的情感,但他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给家中的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匆忙离开的情景,他突然辞别王吉,这可能暗示他即将远行。这里借用秋胡的故事,秋胡是一个古代的孝子,他离家后一直没有回家,直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已经改嫁他人。这里暗示了诗人的离别可能是一次长期的、无法预料的离别。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今日离别的深深哀怨和无奈。他认为今天的离别与秋胡的故事相比,他的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诗人的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别之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恩义

    读音:ēn yì

    繁体字:恩義

    英语:debt

    意思:(恩义,恩义)
    道义;恩情。
      ▶《淮南子•人间训》:“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 分明

    读音:fēn míng

    繁体字:分明

    短语:澄 冥 历历 旁观者清 一清二楚 清 白纸黑字

    英语:clearly demarcated

    意思:
     1.明确;清

  • 心知

    读音:xīn zhī

    繁体字:心知

    意思:I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诗:“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李咸用《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