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许州知录王殿丞》 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意思:去事黄丞相,没有理由抓板疲劳。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许州知录王殿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霜花如鹄毛,万里点枯槁》,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霜花如鹄毛”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霜花在万里之遥的枯槁之地,如同鹄毛般飘洒的景象。鹄毛轻盈飘逸,与霜花在寒风中的舞动相映成趣,给人以清冷、寂寥之感。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万里点枯槁”进一步强调了霜花的威力,使得万里之内的草木都变得枯槁,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威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晓入蓬池道,寒侵苏合袍”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走在蓬池道上,感受到寒气侵袭苏合袍的情景。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敏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重来社栎长,旧寄里门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社栎长即社树长高,社栎即古时祭祀时所树的社树,这里用以象征故乡的变化和成长。旧寄里门高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希望再次回到故乡。 最后,“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黄丞相即指丞相黄琬,这里用以表达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无需再提。无辞执板劳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即使要执板劳作也不辞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无助、怀念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情感和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花如鹄毛,万里点枯槁。
晓入蓬池道,寒侵苏合袍。
重来社栎长,旧寄里门高。
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丞相

    读音:chéng xiàng

    繁体字:丞相

    英语:ancient term for secretary of state

    意思: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秦悼武王二

  • 去事

    读音:qù shì

    繁体字:去事

    意思:
     1.往事。
      ▶汉·陆贾《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
     
     2.离职。
      ▶宋·邵雍《去事吟》:“君子去事,民有余祥,小人去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