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豫章早春》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意思:不需要催促莺出银管,就喜欢珠帘为燕开。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豫章早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是一首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色变枯、寒梅落径、山顶雪景、水边风声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春天的留恋。 首联“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通过描述草色变枯、寒梅落径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逝去。茸茸的草色,原本是春天的象征,而现在却变成了枯荄,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寒梅落径,梅花的飘零也暗示着春天的离去。这些景象描绘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和无常。 颔联“山顶雪惟朝北在,水边风已自东来”,进一步描绘了山和水上的景象。山顶的雪只朝北面,意味着北风已经吹过,春天即将离去;水边的风已经从东方吹来,暗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颈联“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作者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春天能够自然地离去,不需要用银管催促莺鸟出巢;他希望燕子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需要人为地打开珠帘。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作者通过描述岭南的春天比这里更早,桃花流水的景色胜过天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里的天台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方,而岭南则是春天更早的地方。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它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
山顶雪惟朝北在,水边风已自东来。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珠帘

    解释

    珠帘 zhūlián

    [bead door curtain]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引用解释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银管

    读音:yín guǎn

    繁体字:銀管

    意思:(银管,银管)

     1.指饰银的毛笔管或白色的笔管。
      ▶南唐·韩定辞《答马彧》诗:“盛德好将银管述,丽词堪与雪儿歌。”一本作“银笔”。
      ▶元·袁桷《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