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分水岭》》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意思:同出而不同流,你看像什么。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分水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岭峻峰、细泉流淌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的描绘,展现出高耸入云的山峰和细水长流的景象,给人以壮美之感。接着,诗人通过“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现象的永恒不变,即水流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会保持其流动状态。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自然现象的内涵。他通过“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顽强,即使在荒芜的草丛和石缝中,也会有生命的存在。接着,诗人通过“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界中水流的无限循环和循环不息的特点。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不比山上泉,比君井”的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他将水井与人生相联系,表达了人生中的奋斗、坚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像水井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它提醒人们要像水一样不断流动、不断进取,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像水井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
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
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
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同出

    引用解释

    1.谓出处相同。《老子》:“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王弼 注:“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然此与 李庆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类,不应俗人雅魅,迭见一时,又同出於 山 左。”

    2.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韦昭 注:“同出,同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