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韩九》 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

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

意思:惆怅别离天,徘徊歧途前。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送韩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不舍。 首句“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诗人徘徊在岔路口,心中充满了惆怅和迷茫。 “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离别的归人望着一棵孤独的树,而离去的骑马则随着秋蝉一起,这一情景既表达了离别的孤独和凄凉,也表达了离别者的内心感受。 “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感激和信任。诗人常常与天下众多的朋友交往,他们都是贤能之人,诗人也以他们为榜样,这是诗人对朋友的信任和感激之情。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朋友的鼓励。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现在是美好的时机,应该把握并有所作为。诗人鼓励朋友不要白白浪费时间,要积极向前看,不要停留在过去的悲伤中。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
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
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歧路

    读音:qí lù

    繁体字:歧路

    短语:歧途 迷津

    英语:branch road

    意思:
     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美

  • 别离

    读音:bié lí

    繁体字:別離

    短语:分开 别离 解手 诀别

    英语:leave

    意思:(别离,别离)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