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真堪挹。
意思:爽气真能抑制。
出自作者[宋]黄机的《菩萨蛮·池落开遍莲房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池落开遍莲房老。秋声已入梧桐表。》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通过对池塘、莲房、梧桐、葵扇、桃笙、三百尺危亭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清新的气息。
“池落开遍莲房老。”这句诗描绘了池塘里的莲花已经凋落,莲房也已经老去,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池塘的秋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
“秋声已入梧桐表。”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已经进入了梧桐树梢,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这句诗以梧桐作为秋天的象征,通过“入”这个动词,将秋声表现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葵扇与桃笙。尚宜相带行。”这句诗描绘了葵扇和桃笙这两种秋天常见的物品,表达了人们在秋天仍然可以享受夏日的舒适和快乐。这句诗通过描述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了秋天的温暖和活力。
“危亭三百尺。爽气真堪挹。”这句诗描绘了三百尺高的危亭,表达了作者对高处的喜爱和向往。这句诗中的“三百尺”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而“爽气”则表达了秋天的清新气息。作者通过攀登三百尺高的危亭,感受到了秋天的清新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沦茗且盘旋。翩翩吾欲仙。”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危亭上品茗并且悠闲地盘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这句诗中的“盘旋”表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自由和放松,而“翩翩欲仙”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清新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观,展现了秋天的温暖和活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 西山爽气间。-- 出自《菩萨蛮·玉京不许尘容到》作者:[宋]晁补之
- 爽气逼人寒。-- 出自《南乡子 锦堂碧落寿席》作者:[元]李俊明
- 爽气起乔木。-- 出自《还都道中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清神爽气。-- 出自《减字木兰花·神清气爽》作者:[元]王哲
- 爽气清神。-- 出自《减字木兰花·神清气爽》作者:[元]王哲
- 爽气白如烟。-- 出自《巫山一段云 朴渊瀑布》作者:[元]李齐贤
- 爽气白如烟。-- 出自《巫山一段云 朴渊瀑布》作者:[元]李齐贤
- 天然姿质真堪爱真堪爱。-- 出自《秦楼月 咏松》作者:[元]王丹桂
- 真堪笑。-- 出自《点绛唇·仙友苍苍》作者:[宋]王十朋
- 真堪笑。-- 出自《渔家傲·七坐道场三奉诏》作者:[宋]无际道人
- 真堪惜。-- 出自《谒金门·真堪惜》作者:[宋]无名氏
- 真堪羡。-- 出自《渔家傲·叮嘱庖人常作善》作者:[元]马钰
- 真堪赏。-- 出自《渔夫舞》作者:[宋]史浩
- 真堪羡。-- 出自《渔家傲·日照阳魂空中炼》作者:[元]侯善渊
- 挹芳尘。-- 出自《江城子·留仙初试砑罗裙》作者:[宋]辛弃疾
- 枕上挹馀香。-- 出自《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作者:[宋]李之仪
- 红绡挹露寒。-- 出自《重叠金/菩萨蛮》作者:[宋]赵善扛
- 挹泰坛,紫泰清。-- 出自《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作者:[唐]张说
- 半挹南宫第。-- 出自《清平乐·文章惊世》作者:[宋]葛立方
- 簸南箕,挹北斗。-- 出自《建宁浦城李频行祠》作者:[宋]周弼
- 挹飞泉,醒心骨。-- 出自《郁林观三言诗刻》作者:[宋]祖无择
- 酿天河,挹北斗。-- 出自《刘御史歌》作者:[明]屠隆
- 更挹湘江秀。-- 出自《虞美人·天公有意留君住》作者:[宋]郭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