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两太师》 生国仇,死国耻。

生国仇,死国耻。

意思:出生国仇,死刑国家的耻辱。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两太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尖锐、深刻的政治讽刺诗,针对当时的“和议”政策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和质疑。诗中通过对比和议的利弊、生死,以及对两位太师的质问,表达了诗人对和议政策的反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首句“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以鲜明的画面描绘了和议之后的惨状,天子蒙尘逃遁,国势颓败,凸显了和议的失败和屈辱。接着“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以军前的斩首示众,形象地揭示了不和议的严重后果,将国家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 然后诗人进一步通过“议和生,议战死。生国仇,死国耻。”的对比,生动表现了和议的生死抉择和国家的荣辱得失,以此强调和议的严重后果。最后的“两太师,竟谁是?”更是对当时主导和议政策的权臣的严厉质问,表达了诗人的愤怒和无奈。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和议政策的反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
议和生,议战死。
生国仇,死国耻。
两太师,竟谁是?

关键词解释

  • 国耻

    读音:guó chǐ

    繁体字:國恥

    英语:national humiliation

    意思:(国耻,国耻)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
      ▶《礼记•哀公问》:“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